tuku99@yahoo.cn tuku99@yahoo.cn
 
種 植 栽 培採 收 運 銷
 

 

      鳳梨只要日照、排水良好、通風,如果有鹼性或酸性太多收成會較差,需要一點酸性。至於鳳梨的產期 則是一年四季都有,原產地在洲及熱帶地區,3~6月最好吃,冬天催花大約7個月後就有果實了。  
         
  栽種的流程:      
         
 

一、栽培品種之選擇、選擇種苗

     
      一旦決定種植鳳梨,得考慮以下問題:種什麼品種?種多大面積?種植密度多少?什麼目的?生產出來的鳳梨是就地銷售還是以鮮果外銷?  
         
 

、整地及覆蓋

     
  整地:

      林地或灌木地應徹底清理,翻土整地時舊的鳳梨植株必須清除,砍碎並翻入土中。如果工作沒做好,可能留下蟲源,很快就會重新為害新的鳳梨種植園,開好排水溝,以防止土壤沖刷。整地時可將石灰、肥料、除草劑和殺線蟲劑施入土中。鳳梨田整地時多半以大型曳引機或挖土機作業,整地過程中應同時調整土壤PH值,土質PH值以4.5~6之酸性土壤最佳,可施用有機質肥以及基肥於行間,此外日照、通氣需良好。
         
  覆蓋:
      鳳梨栽培上廣泛實行覆蓋,綠肥以及甘蔗渣之類的有機料都可用作覆蓋材料。用紙覆蓋也很成功,時間可保持數年之久。但因潮溼常招致蟲害、病菌寄生。近年來多改用PE塑膠布覆蓋,經濟又省工,可提高土溫,防止土壤沖刷,控制雜草生長,提高產量。
         
 

、種植

     
 

    繁植可用冠芽、裔芽、吸芽、塊莖芽等種植,其中以裔芽最佳,但用冠芽繁植比裔芽早結果。秋植在9~11月進行,越早種植,植株發育越佳,產量越高。春植則是2~4月種植,此時已無裔芽,只能用吸芽及塊莖芽繁植,植後不久進入雨季,氣溫也漸高,有利植株生長。

栽植方式:鳳梨為多年生作物,栽培方式普遍採用四年二收為栽培制度。

    台灣鳳梨產地橫跨熱帶及亞熱帶間,四季分明、冬季低溫會誘發成熟鳳梨植株自然開花,因此種植及收穫日期深受冬季低溫所左右。另外鳳梨為多年生草本果樹,果實採收後可由葉腋的吸芽苗取代而結果,可以一直循環收穫,但容易造成果園雜亂且產量逐年降低的缺點。因此台灣逐漸發展出特有的四年二收及一作二收的栽培制度。

    例如今年9月底種植種苗,明年(第二年)9月份起進行催花處理,會在後年(第三年)3月起陸續採收第一回果實,果實採收後每棵植株留一株吸芽,作為第四年宿根作採收果實的植株。像這種一次採收二次果實,需要橫跨四個年度的栽培方式,就是四年二收及一作二收的生產制度。

 

         
 

、雜草防除

      除草為鳳梨田間管理重要的作業之一。雜草不僅會與鳳梨爭奪水分、光照和養份,還會藏匿害蟲及病菌,而且叢生的雜草,導致植株生長不良,產量也低。
         
 

、灌溉與施肥

 

    鳳梨雖然是相當耐旱的作物,但長期乾旱下鳳梨的生長和結果都會延緩。台灣10月至翌年3月乾旱季節、雨水不足時期,需加以人工灌溉。灌溉時可用噴灑方式,可伴隨施肥、噴藥一併進行。

    施肥也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,鳳梨植株必須適當供給各種養份,每個地區均須根據土壤和葉片的分析來決定肥料的配方。

         
 

、產量調節

     
 

    產期調節是紓解產銷失衡的有效措施。鳳梨為台灣各種果樹產期調節技術開發最早,也最成功的作物,目前果農多能應用自如。鳳梨種植一年後,可用電石水0.5~1%稀釋液,灌注心部,能催花抽穗結果,調節產期。進行有效的調節生產期,使生產、銷售能配合,才能增進最大收益。

    為什麼要催花:台灣鳳梨的生產季節受自然氣候條件所影響,若不進行人為的產期調節,會有80%果實集中在夏季成熟,20%果實則分散於秋、冬兩季成熟,容易有供過於求的問題。因此,需依據品種特性,達到分散產期的目的。催花的另一好處是能讓同一批催花的果實,採收期較為集中增加工作效率。催花日期的決定標準一般受季節和品種間的差異,可由預定生產日期往前推約六個月進行。

 

         
 

、防曬

 

    果實若受炎陽晒傷將失去商品價值,防晒撇步各家不同,有的將葉片紮成小帳篷讓鳳梨果實躲在裡面,利用果實周圍之葉片六至七葉用繩索束縳在果實上面,有的為它戴上帽子。也可以用紙袋、報紙包覆在果實上。

         
       
 

病蟲害:當一種作物單一栽培時,通常會引起病蟲害,鳳梨也不例外。

鳳梨的疾病:

1、心腐病

  病原為存活土壤的疫病菌,主要危害新植苗,以冠芽苗尤甚,罹病初期葉片變紅,有凋萎現象,心葉基部組織褐化、腐爛,以手極易拔出心葉。縱向切開病株,著生少許白色菌絲,並有特殊霉腥味。 

2、黑腐病

  本病有性世代為所引起,主要危害成熟果和半熟果,是重要的貯藏病害,田間較少發生,本病菌會引起植株基腐病及菌腐病。發病最初果實表面無明顯腐爛現象,僅基部果皮上出現水近狀斑紋,但內部組織變黑、軟化,流出大量汁液代有臭酸味。在高溫下本病病菌繁殖甚速,由果頂或果梗傷口進入,沿果心快蔓延,果肉組織腐爛崩離呈深黃色,而健全的果肉呈淺黃白色,兩者差異甚為明顯,病果剖開暴露空氣中,經1~1.5日,組織產生灰白色菌絲,數日之後轉為灰黑色,果實失水收縮而成一個黑色黴狀物,故稱為黑腐病。 

3、害蟲

  台灣地區鳳梨害蟲種類已記載者有台灣負蝗、長翅蝗、黑蟋蟀、閻魔蟋蟀、台灣白蟻、絲粉介殼蟲、鳳梨嫡粉介殼蟲、柑桔粉介殼蟲、長尾粉介殼蟲、鳳梨盾介殼蟲、球菜夜蛾、斜紋葉盜、台灣青銅金龜及鳳梨偽葉蹣等。

 
 
 
 

東小魂二代共同製作 最佳瀏覽解析度:1024*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