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沿革信仰起源金身探討神奇事蹟
   
       

 

    民雄大士爺廟為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,位於中樂路與昇平路路口附近,為市街中最熱鬧繁華的地點。民雄大士爺信仰的形成原因,眾說紛紜,依照一些歷史文獻,主要原因在於瘟疫盛行,先民求醫無門,地方士紳為了驅逐地方疫癘,特別向大陸向道教張天師請教,迎回鎮壓瘟疫的大士爺神像。也因為先民初由大陸的福建廣東兩省移民而來,初時常有地域觀念,往往為小事而發生械鬥 。乾隆時期特別有二次激烈械鬥,雙方死傷甚眾,由地方士紳倡議舉辦「普渡」活動,舉行祭典超渡亡魂 ,促使民雄鄉的「大士爺」信仰得以如此興盛。

 
   
    「民雄大士爺信仰」肇始於朝打貓地區,文獻早有相關記載,詳細時間已不可考,可將「大士爺廟」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時期來說明:  
   
一、神明會時期:

    在「大士爺廟」還沒建立時,大士爺並無金身的存在,只在祭典時才以紙糊造型出現,祭典結束後馬上焚化,而祭典事宜由各個神明會爐主全權負責。

 
   
    至於正確的建廟日期不易推定,且各文獻資料眾說紛紜,最可靠的推論為大士爺信仰興起之後,信徒所捐獻的田產與租金漸多,因此有足夠的資金建廟,但當時神格屬陰神一類,所以廟身為「有應公廟」或「土地公祠」一般的小廟,也符合報導人所說的「土角厝廟」。  
   

、慈濟寺建廟時期:

    清光緒三十二年(1906),嘉義地區發生了「丙午大地震」,民雄一帶的寺廟建築毀損殆盡,包括原本的大士爺廟、慶城宮(媽祖廟)、開漳聖王廟、開台尊王。由於人力、財力有限,鄉民合併這四座廟剩下的殘餘建材,而目前的建築格局就是當時合建的年代,依大士爺廟正殿左側過水廊壁上的「慈濟寺建築捐題牌記」中,推論在日據大正十二年(1923),由街民集資興建,以「慈濟寺」之名重新建造完成,至1937年歷經15年才完工。廟身採「五開間、三進、二過水」,座南朝北的南方風格地區大廟,進深大、燕尾脊屋頂,更顯出閩南建築之美,無論是石雕、木雕、都是值得品賞的古蹟。

 

  

 

    至於廟名為何不是「大士爺廟」,而是「慈濟寺」。這是因為當時日本人在臺推行「皇民化政策」,禁建並拆毀道教廟宇,所以不敢直接以「大士爺廟」的名義提出申請,而以佛教「慈濟寺」之名,向日本政府申請許可因而才擇吉建廟。 另一方面,大士爺在當時被認定為鬼魂崇拜,這是不被日本政府所接受的信仰。

 
   
三、大士爺廟時期:     

    民國七十四年,因早期土地登記名字為「大士爺會」,而管理組織名稱卻是「財團法人慈濟寺」,使得廟產土地無法變更登記,後辦復名事宜。在民國七十六年,經嘉義縣政府及嘉義地方法院裁定,改歸原名為「大士爺廟」,全名定為「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」。

 
   

地理位置

 
廟址: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  
電話:05-2261464  
   

搭嘉義客運或嘉義公車民雄線於民雄站下車再循中樂路走即抵。

 
   
1.南二高:下竹崎交流道往民雄鄉即166縣道直走,接建國路二段右轉直走接中庄橋下一個路口左轉即抵。  
2.中山高:下大林交流道進入大林鎮接中正路右轉即是省道1號,接東榮路下一個路口右轉即抵。  

東小魂共同製作 最佳瀏覽解析度:1024*768

你現在所在位置:信仰源流歷史沿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