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沿革信仰起源金身探討神奇事蹟
   
       

   

 
    大士爺並不是一般慈眉善目的神像,而是面目猙獰的兇神惡煞,頭頂上有一尊小型觀世音菩薩,造型特殊。大士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因惡魔形狀,鎮壓鬼魂,以醜形鬼王出示,傳言大士爺原為妖魔首領,常役使鬼卒,收服陰靈。而大士爺神威佑民,尤以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的大士爺文化祭的普渡活動,尤為可觀。  
   

1、 大士爺等於鬼王:民雄人必須藉由大士爺的法力,才能解除民雄人的生存危機,所以每到農曆七月透過大士爺祭典的舉行,讓民雄人內心的恐懼感消除,而最早應該屬於「鬼王」性格的大士爺,一方由於面貌令人畏懼,二方面由於祭典最後一日,必須押送孤魂回陰間,所以只用紙糊大士爺,以火焚化的方式,象徵大士爺暫時回去,另一方面有以火的光熱,來掃除地方「不潔」的象徵。但是時間一久,地方上還是會有「不潔」的東西出現,所以民雄人以祭拜木頭刻的民雄大士爺神位牌的方式,來祈求大士爺的庇佑,順便為其蓋一座遮風避雨的簡陋小廟,如同現在的大眾爺廟一般,同時以神明會的組織來分擔七月祭典的支出,此階段由於是屬於鬼王的信仰,所以不會像神一樣刻有金身來接受香火。

 
   

2、大士爺等於觀音化身:隨著大士爺神威的強化,在民雄人的心中,大士爺的神格逐漸由受人敬畏的「鬼王」地位,升格為受人親近的「大士爺伯」、「大士爺公」地位,如同我們平日所稱的「土地伯公」,而受到一九零六年地震的影響,在日後的重建過程中,由於大士爺有許多的田產資金,所以大士爺才能位居龍頭,鎮殿於中殿之上,讓慶誠宮媽祖屈居後殿九十年,加上「觀音」化身「大士爺」的傳說,及民間信仰中「天上聖母」曾經受「觀世音菩薩」點化的淵源,觀音的神格自然比媽祖高,所以觀音在前殿,媽祖在後殿的排序,非常合理。

 
   
    建廟已200多年的嘉義民雄大士爺廟,遊客和信眾到大士爺廟參觀時,都會問到大士爺的長相,為何平日去廟內上香,卻不見大士爺金身,鎮殿主神卻是觀世音菩薩民雄大士爺究竟其相貌為何?提到這個問題非常有趣。由於大士爺過去僅在普渡時才設紙糊神像在街角祭祀,所以 長久以來在正殿上只能看到觀世音菩薩端坐。只有在每年農曆72123日是民雄的年度盛事-大士爺祭,這時廟方會將一尊青面獠牙的紙糊大士爺神像現身3天,供奉在正殿 ,讓信徒膜拜。到了普渡尾聲, 基於人們對鬼魂敬而遠之的心理,在普渡完成後就將功成身退的大士爺神像和山神、土地公等,繞境遊行後火化「升天」 ,送回天界,並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,讓地方恢復平靜。  
   
    這個問題在親自探查訪問目前大士爺廟方常務董事許錦棟先生 後得到証實。他表示90初年間時,他有意塑造大士爺神尊,但寺廟耆老們都表示反對,終於在最近神明透過乩童起駕時,特別詢問到神像入主問題後獲得神明允許,也讓耆老們信服同意,著手雕刻觀音大士爺神尊,並將神尊請到大殿正位奉祀。  

   

 

東小魂共同製作 最佳瀏覽解析度:1024*768

你現在所在位置:信仰源流金身探討